立即
报名

推荐书目

著作者:闫晓雨

书目大小.jpg



在不确定的时代,以体验破局

在算法解构生活可能性的今天,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推出的《体验派人生》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了Z世代青年“爱折腾”的精神内核。这部由95后作家闫晓雨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,通过22个鲜活的生命样本,在三里屯的咖啡馆、大理的客栈、横店的片场构建起一座关于青春选择的博物馆,让每个翻开书页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倒影。

全书以“体验矩阵”为叙事框架,构建起四维认知体系。在“自我认知”象限,青年艺术家用数字绘画拯救产后抑郁母亲的故事,解构了传统艺术创作的价值维度;在“职场认知”维度,脱口秀演员将北漂经历转化为段子的过程,揭示了“把痛苦变成包袱”的创作哲学。特别值得称道的是“情感认知”章节,心理咨询师与90后保险销售对“亲密关系冰山”的探讨,将亲密关系中的沉默成本转化为情感成长的养分。

作者独创的“人生试错法”在书中得到充分实践。通过“和100个陌生人吃饭”计划,闫晓雨将社会学田野调查转化为文学创作方法论。书中记录的剧本杀店主案例极具启示意义:这位编剧白天在写字楼打磨剧本,夜晚在店里观察人性,这种“双重生活”使其作品产生了独特的现实主义质感。这种“折叠人生”的样本,恰似当代青年在传统职场与创意经济间的生存缩影。

书中对“体验经济学”的诠释颇具新意。花艺师傲傲用半年时间做到点评榜首的案例,揭示了“体验溢价”的商业逻辑——当商品变成故事载体,价格就不再是障碍。自驾游中国的90后女孩阿令“冬天卖橙子,夏天去旅行”的生活方式,则诠释了“时间资产”的新概念。这些案例印证了作者的核心观点:在注意力稀缺时代,深度体验比物质占有更具价值。

在方法论层面,作者提出“体验三重门”理论。第一重“物理体验”通过自驾游、民宿体验等具身行动实现;第二重“情感共振”需要像自媒体博主青团那样,将牙齿矫正经历转化为情感共鸣场域;第三重“认知颠覆”则如占星师咕咕所言,需要“把客户的焦虑翻译成星盘语言”。这种递进式体验模型,使个人成长突破了线性发展框架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“失败体验”的重估。互联网产品经理Sharon离开北京又回归的经历,颠覆了“逃离北上广”的叙事模板。这种“折返跑”人生轨迹,恰似当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校准过程。作者没有美化挫折,而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案例揭示: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“承认失败”的瞬间。

在装帧设计上,全书采用“旅行手账”概念。裸脊锁线装帧允许180度平展,模拟旅行笔记的展开方式;内页选用特种纸,在不同光线下呈现或明或暗的纤维纹理,隐喻体验的不可预测性。每章开篇的“人生坐标”插画,以地图标注的形式呈现受访者的人生轨迹,形成独特的视觉叙事。

在这个元宇宙概念盛行的时代,《体验派人生》的出版恰似一场及时雨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元宇宙不在虚拟空间,而在我们敢于尝试的每一步里。当95后用数字游民、剧本杀编剧等新身份重构职业图谱,当Z世代用“体验溢价”解构消费主义,我们终将明白——人生不是轨道,而是允许随时下车看风景的旷野。正如书中所言: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而体验人生最好的方式,就是成为自己的‘人生体验官’。”


微信截图_20240927125709.png


作者简介

95后畅销书作家

北京作家协会会员

晓雨读书会创始人

目前已出版《体验派人生》、《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》、《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》、《一辈子很长,要好好说再见》、《追得上星星的女孩1-2》多本图书著作;多本图书版权引进中国台湾、越南多地。

入选福布斯“国际化领军任务”,裸辞写书的青年故事被腾讯新闻拍成纪录片,被中宏网、妇联旗下的《婚姻与家庭》杂志等诸多媒体报道。写作方向聚焦个人成长与青年文化,左手写书,右手教学,帮助更多人迈出公开表达第一步。


联合主办